缺口9万亿元,谁养老?
“发展中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,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远。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近日在专题演讲中说。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,在一定假设条件下,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,2001年到2075年间,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.15万亿元。
“未来谁为我们养老?这是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问题。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表示,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,但“老有所养”还不容乐观。养老保险面临着覆盖面窄、水平低等问题,有关部门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。
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完成了从“高出生率、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”到“低出生率、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”的巨变,也导致了老龄化程度的提高。“25年之后,中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。”项怀诚说,养老负担将持续快速加大。
夏学銮说,覆盖面窄是中国社会养老体系首先必须面对的难题。从世界情况看,各类公共养老金计划覆盖了全球劳动力人口的1/3。而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.6亿多人,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%。
目前,基本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,占中国人口60%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社会养老体系,其老年生活主要依靠土地和子女。流入城市的亿万农民工,始终游离于养老体系之外。而城市中的贫困群体,同样缺乏养老保障。
“不仅如此,我们还要面对基本养老保险低水平的问题。”夏学銮说,靠基本养老金生活不“宽裕”。在广东,截至去年9月底,全省20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已达769元。这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已属高水平,但与当地普遍的收入水平相比,769元显然无法保证相对舒适的生活。
专家指出,我国的养老“安全网”还远远称不上严密。而提升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运作水平,就更显迫切。
夏学銮认为,提升管理运作水平首先就要转变观念。“相关管理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收钱,也不能满足于把收到的钱用到百姓身上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”同时,专家指出,应该进行管理手段创新,基金保值增值手段不能过于单一。此外,针对灵活就业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情况,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实行灵活政策,以适应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和需要。
“更重要的是,我们必须完善制度安排。”夏学銮说,由于个人账户存在“空账”问题和社会统筹基金不足,养老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年养老金发放,养老保障体系实质上仍是现收现付制。“需要养老金的老人数量远远超过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,缺口当然就难以避免。
”不少学者已经提出,必须尽快从“现收现付”的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。
“当然,由于现实中的种种难题,制度的完善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。”夏学銮教授表示,在这种情况下,有关管理部门必须“巧妇要为少米之炊”,解决收缴率连年下降、基金保值增值手段单一等问题。